电泳漆涂层的去除方法
工业大生产中电泳漆涂层的去除方法:
1、浓硫酸:
电泳涂装工业大生产中,一般比较常用的去除方法是采用浓硫酸来去除。通过加热可以更有效快速地去除电泳漆涂层。
但是由于这是一种强腐蚀性化学品,所以操作时务必要小心,由专人负责,并且要注意通风。
2、有机溶剂:电泳漆的成膜物由于含有醇酸树脂和环氧树脂等成份,在电泳烘干后,会比较难去除。在这时后,可以试试用有机溶剂来去除,
例如酮醇醋酸等有机溶剂进行浸泡,有使电泳漆中含有醇酸树脂和环氧树脂等成份可以得到溶解,
使涂膜脱落。但是值得注意的是,在涂膜脱落后,还需要用水将被涂物冲洗干净。
3、专用脱漆剂:
使用电泳漆专用的脱漆剂,是去除电泳漆的方法之一。它主要是由芳香族化合物以及高溶解力溶剂配合而成的液体,
一般都会具有极强的溶解漆膜的能力,而且去除的涂层种类范围比较宽,相对于其他的方式来说,速度更快,效率更高。
电泳黑色时必须注意的问题
1)前处理:与电镀之前处理相同,视乎不同之金属及所带之油污而定。经过抛光的工件因含有腊渍,可能需要进行超声波及电解除油。一般来说,在前处理后,工件不应有破裂水膜。
2)纯水清洗
在电解除油后,必须中和及彻底水洗,再于纯水中浸洗。碱性物质不能带入电泳漆缸,否则会发生沉积而报废。当纯水之导电率达到50μs/cm时,应更换纯水。
电泳已日益广泛地应用于分析化学、生物化学、临床化学、毒剂学、药理学、免疫学、微生物学、食品化学等各个领域。在直流电场中,带电粒子向带符号相反的电极移动的现象称为电泳(electropho-resis)。1809年俄国物理学家Peнce首先发现了电泳现象,但直到1937年瑞典的Tiselius建立了分离蛋白质的界面电泳(boundary electrophoresis)之后,电泳技术才开始应用。本世纪60-70年代,当滤纸、聚丙烯酰胺凝胶等介质相继引入电泳以来,电泳技术得以迅速发展。丰富多彩的电泳形式使其应用十分广泛。电泳技术除了用于小分子物质的分离分析外,主要用于蛋白质、核酸、酶,甚至病毒与细胞的研究。由于某些电泳法设备简单,操作方便,具有高分辨率及选择性特点,已成为医学检验中常用的技术。
电泳厂经常使用的油漆主要有两个系列,一是环氧油漆,二是丙其酸油漆。两者这间有什么不同呢?前者主要是黑色电泳厂用得比较多,后者是彩色电泳厂用得多。环氧油漆又分进口的和国产的,即我了解进品漆用得比较多的是台湾进口漆(尚志油漆),国产油漆就有很多,如优立、飞杨、科德等,在一系列国产漆中用得比较好的是优立油漆,做黑色电泳加工的师傅们都知道,哑黑槽用尚志,亮光槽用优立这样搭配,之所以这样搭配着用,主要原因是两个字{稳定},更重要的前提条件是,环保,耐盐雾。
现在我们来说说这油漆的一些特点和用途。电泳涂料由环氧树脂和胺反应生成加成物,再通过特殊结构的多胺树脂改性,采用半封闭酸酯作为交联剂,制成水溶性树脂,再加入颜色填料、助剂生成乳液组份,这就是所谓的油漆。经过油漆电泳出来的产品具有泳透力高、防腐性能好、涂膜外观和理化性能优良等特点,产品调配、使用、管理方便,性好,对环境污染小,具有良好的施工性和稳定性
电压电泳涂装采用的是定电压法,设备相对简单,易于控制。电压对漆膜的影响很大;电压越高,电泳漆膜越厚,对于难以涂装的部位可相应提高涂装能力,缩短施工时间。但电压过高,会引起漆膜表面粗糙,烘干后易产生“橘皮”现象。电压过低,电解反应慢,漆膜薄而均匀,泳透力差。电压的选择由涂料种类和施工要求等确定。一般情况下,电压与涂料的固体分及漆温成反比,与两极间距成正比。钢铁表面为40~70V,铝和铝合金表面可采用60~100V,镀锌件采用70~85V。
电泳时间漆膜厚度随着电泳时间的延长而增加,但当漆膜达到一定厚度时,继续延长时间,也不能增加厚度,反而会加剧副反应;反之,电泳时间过短,涂层过薄。电泳时间应根据所用的电压,在保证涂层质量的条件下,越短越好。一般工件电泳时间为1至3分钟,大型工件为3至4分钟。如果被涂物件表面几何形状复杂,可适当提高电压和延长时间。
涂料温度涂料温度高,成膜速率快,但漆膜外观粗糙,还会引起涂料变质;温度低,电沉积量少,成膜慢,涂膜薄而致密。施工过程中,由于电沉积时部分电能转化成热能,循环系统内机械摩擦产生热量,将导致涂料温度上升。一般漆液温度控制在某些方面15~30℃。